<del id="hhjhj"></del>
    <output id="hhjhj"><sub id="hhjhj"><span id="hhjhj"></span></sub></output>

        <track id="hhjhj"></track>

        <track id="hhjhj"><strike id="hhjhj"><ol id="hhjhj"></ol></strike></track>

          <pre id="hhjhj"></pre>
          <track id="hhjhj"><strike id="hhjhj"></strike></track>
          中新社內蒙古分社 • 正文
           中新新聞

          深山里架起信息“天路”:“無人區”連通世界 幸福觸手可及

          2022年11月19日 11:30   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內蒙古大興安嶺11月16日電 題:深山里架起信息“天路”:“無人區”連通世界 幸福觸手可及

            中新網記者 張瑋

            “4G基站建成后,手機通了信號,在山上值班也能隨時和你們通電話、視頻聊天,不用再追著信號滿山跑了!笨粗謾C屏幕上滿格的信號,徐剛的第一通視頻電話打給了家人,報告這個喜訊。

            徐剛是內蒙古森工集團伊圖里河林業有限公司溫河生態功能區59瞭望塔的防火瞭望員,大山里通了信號,讓這個平日里不善言辭的大男人興奮地直呼:“太高興了!”

            近日,隨著最后一個4G基站建設完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的121個4G基站全部建成,目前正在陸續開通。

            深山里架起的這條信息“天路”,將使內蒙古大興安嶺的林場、景區、防火瞭望塔、重要道路、重點火險區的公網覆蓋率從不足10%提升至50%左右。

            4G網絡通林場,“人找網”變“網找人”。當“無人區”連通世界,護林人的幸福感也變得觸手可及。

            內蒙古大興安嶺是我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國有林區,生態功能區總面積達10.67萬平方公里。

            1952年開發建設以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堅持“先生產、后生活”,導致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建設水平相對滯后。特別受位置偏遠、地廣人稀、經濟基礎薄弱等因素影響,大部分管護站、防火檢查站和瞭望塔沒有信號。

            2021年4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批復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建設121個4G基站。自此,內蒙古大興安嶺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建設拉開帷幕。

            森林覆蓋率近80%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功能區面積大、人口少,冬春季節天寒地凍,夏季經常暴雨連綿,而4G基站大多需要建于荊棘遍布的山溝中、高山上,大部分地區機械設備無法施工,完全要靠人工肩挑背扛。

            鋪線、熔接光纜、挖基站和光板底座基坑……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信息中心副主任劉新紅回憶道,五六月間的林區冰雪初融,積雪薄冰下面是消融的河水,通信工人多次踩斷冰凍層掉入水中,又無數次爬起,繼續前行。

            滿歸森工公司高地管護站距鎮區39公里,因地段偏遠無可用桿路資源,無法實現主干光纜共享,只能采用自建桿路的方式進行配線光纜接入。

            滿歸森工公司信息中心技術股股長張國繁告訴記者,尚未通寬帶的地區,大部分自然條件非常惡劣,要經歷“山高水遠”的跋涉。

            肩扛、手拽、人抬,清障、刨溝、深埋……摸索在崎嶇泥濘的山道,一天堅持13個小時作業,成為林業工人的常態。張國繁說,“在深山里鋪設光纜的速度不及在鎮區的一半!

            “一二,拽!一二,拽……”

            記者曾隨根河森工公司信息中心的工人們歷經1個小時的顛簸,抵達位于根薩沿線23公里處的4G基站施工現場。

            站在山腳下,透過樹木枝葉的縫隙,看著一個個扛著光纜線、背著工具弓著腰的身影在山林中漸行漸遠。

            這支由23人組成的隊伍中,有5名女性。他們爬山、過河,最終將一座座4G基站屹立在茫茫林海中,把千里興安和大千世界緊密連接起來。

            告別“通過對講機連通世界”,是甘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管護員李國盼望已久的事情。

            “以前手機沒有信號,遇到突發事件只能通過固定電臺或者到公路上尋找信號!崩顕嬖V記者,有了4G基站,不僅能實現隨時與上級單位溝通,而且公園內的氣候監測、水文監測等數據,也從之前的兩三天人工采集變成實時更新傳輸。

            從初春三月到冬季落雪都是林區的防火期。順著李國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遠處的山頭被一片青煙籠罩。

            李國告訴記者,山頭形成的霧氣會增加監測防火難度。

            以前,只要發現難以識別的情況,李國就得騎1個多小時的摩托車上山檢查。如今,有了4G網絡和高清攝像頭,畫面和監測數據便能實時傳回管護站。無論霧氣還是火源,李國在管護站里一目了然。

            通網前,遇到“雷擊火”,護林員只能用雙腳和時間“賽跑”。在阿爾山森工公司蘇河林場工作近40年的護林員趙國東記得,2017年的一天,發現“雷擊火”的他跑了1個多小時,才將火情匯報。

            “如今,城市習以為常的‘即時傳輸’在林區也成為現實!壁w國東咯咯地樂道。

            4G信號接通后,大山里的百姓再也不用靠別人轉述來了解外面的繽紛世界。而林區的生態畫卷也可以實時與網友分享,有的景區還開通了慢直播,使百萬人通過網絡云游大興安嶺,甚至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來。

            菌菇飄香,藍莓、榛子大豐收,如今,林區人的日子越過越滋潤,他們通過電商平臺將上山采來的山貨賣了出去。

            內蒙古森工集團林業信息中心主任秦志疆憧憬著,只要有了網絡,無論是森林旅游,還是林區農特產,林區人得致富路會越走越寬。

            內蒙古森工集團總經理閆宏光表示,電信普遍服務項目建成后,為守護好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提供了科技手段,內蒙古大興安嶺將不斷向智慧林業目標邁進。(完)

          編輯:張林虎
          圖片新聞
          • 集大鐵路二標首榀箱梁成功架設
          • 通訊: 中國現代名城鄂爾多斯重塑形象 讓“平安”在這里觸手可及
          夹好我的精去上课别流出来了
            <del id="hhjhj"></del>
            <output id="hhjhj"><sub id="hhjhj"><span id="hhjhj"></span></sub></output>

                <track id="hhjhj"></track>

                <track id="hhjhj"><strike id="hhjhj"><ol id="hhjhj"></ol></strike></track>

                  <pre id="hhjhj"></pre>
                  <track id="hhjhj"><strike id="hhjhj"></strike></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