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簽約儀式現場。
圖為揭牌儀式現場。
中新網內蒙古新聞5月26日電(記者 張林虎)為充分發揮內蒙古大學高等教育優勢和賽罕區基礎教育優勢,探索集團化辦學、聯盟化辦學和大中小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方式。25日,內蒙古大學與賽罕區人民政府舉行內蒙古大學附屬中小學合作共建簽約暨揭牌儀式。
儀式上,內蒙古大學與賽罕區人民政府正式簽約。內蒙古教育廳副廳長李占峰、呼和浩特市副市長曉芳、內蒙古大學常務副校長武利民、賽罕區政府區長李玉蛟共同為“內蒙古大學附屬中學”“內蒙古大學附屬小學”揭牌。
近年來,賽罕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教育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笆濉逼陂g,累計投入8.1億元,建設中小學、幼兒園17所,共增加學位1.5萬個,現有中小學、幼兒園190所,在校生近11萬人,教職工1萬余人。
與此同時,賽罕區通過加快推進集團化辦學,大力推行名校辦分校、自主聯盟等多種辦學模式,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打造辦學集團7個,輻射帶動集團和聯盟校21所。
簽約儀式后,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學加掛“內蒙古大學附屬中學”、新橋小學加掛“內蒙古大學附屬小學”校牌。
據了解,掛牌后學校原有的辦學性質不變、隸屬關系不變、經費來源不變、法人不變。掛牌后的附屬中小學為公辦學校,隸屬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為相互獨立的事業法人單位。按照“校地共建、資源共享、自主辦學”的原則,由雙方投入辦學資源,積極開展校地教育合作共建。
為有效提升內蒙古大學附屬中小學辦學水平,內蒙古大學參與附屬中小學管理。經內蒙古大學與賽罕區人民政府雙方協商,擇優選任附屬中小學主要領導及其他領導班子成員。雙方將在教育管理、教學研究、教師培訓、課程建設、資源共享、實習實訓、發展基金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推動教育教學“提質量、上檔次、出特色、創品牌”,力爭將學校打造成為辦學理念先進、享有社會盛譽的首府優質名校。
在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學校長馮超看來,此次合作共建是高等教育助力基礎教育的有益嘗試,是初高中教育教學銜接的有益嘗試,是優質教育資源有效整合、共享共贏的成功實踐。未來兩校將通過區域校際教育交流深度合作,共商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途徑,共享教育改革創新成果,攜手探索未來教育的新模式。
“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為新橋小學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師培訓和校園文化建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平臺,將助力學?沙掷m發展,推動學校綜合實力的提升,給學校帶去實實在在的進步,給師生和家長帶去真真切切的福音!辟惡眳^新橋小學校長王瑤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