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內蒙古新聞5月17日電(白潔 張秀)“噓……”法官賈慧娟長長舒了一口氣,身負50多起案件、文書難送達的當事人,終于被法院找到了!
日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人民法院法官賈慧娟經過多方打聽、長時間蹲守,終于在東勝區某廣場找到了當事人白某某,一次性成功送達法院傳票50余份。
從2022年1月份起,東勝區人民法院陸續受理涉及白某某的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案件共計50余起。而此時的白某某像人間蒸發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以至于50余份法院傳票一直無法送達。50余份起訴狀,就是50多個家庭的“急難愁盼”,它們落在民事審判庭的案頭,也沉甸甸壓在辦案人的心頭。
為了找到當事人白某某,賈慧娟仔細研究案卷,通過卷宗的細節尋找白某某的蛛絲馬跡。她經常在一天的庭審結束后,利用下班時間,四處查找、多方打聽,從毫無頭緒到掌握重要線索再到不辭辛勞地蹲守蹲點。
經過三番五次的徒勞無功的折返后,功夫不負有心人,4月13日,賈慧娟經過兩個多小時守候白某某停在某廣場的車輛,終于等來了當事人,其后,順利完成了50余份傳票的送達。至此,積壓于辦案人心頭的該項送達難題得以圓滿解決,不僅有力地推進這50余起案件的辦理進程,更為當事人節省了大量的訴訟成本,切實履行了法院人為民司法、為群眾辦實事的宗旨意識。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是人民群眾的事。
原告張某女兒劉某與被告尹某原系同事,經劉某介紹,尹某向張某拆借資金20萬元并約定利息。后尹某無力償還,張某訴至法院。2022年4月19日,法官趙晶晶接收到該案。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該案事實清楚、焦點明確,雙方主要對還款數額及還款期限存在爭議,無實質性矛盾和隔閡,有較大調解空間。4月21日,法官向多元解紛工作站鄂爾多斯市伊和調解中心發出了訴中委托調解函,積極引導當事人參與調解流程,同時對調解工作作出指導。鄂爾多斯市伊和調解中心特邀調解員尚強主持調解,法官助理馮婉庭到場以案釋法指導調解。最終,案件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被告當場給付原告部分借款共計5萬元,人民法院依據調解協議制作了調解書,保障當事人權益,高效司法為民解憂。
宋某某與許某某系上下樓鄰居,宋某某一直將房屋出租給張某某。2021年10月,小區供暖管網統一施壓注水,當天樓上租戶張某某不在家,下午許某某發現自家屋頂漏水,隨即聯系物業排查漏水原因,發現是樓上暖氣片漏水滲漏到樓下,造成許某某家房頂、家具家電等受損。事后,雙方多次協商,未能解決,故許某某訴至東勝區人民法院,要求對方賠償各類損失65100元。
法官了解到雙方當事人的訴求后,為避免矛盾進一步升級,分頭對當事人進行調解工作,經過耐心釋法明理后,雙方態度有所緩和,都愿意各讓一步,并達成一致意見。(完)